守護失智人生不黑白!衛福部培訓計畫成果亮眼

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12月13日至15日,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辦「112-113年度護理機構重點區式主題培訓課程補助計畫」歲末工作坊及成果發表會。此次計畫以「失智照護」為主題,結合實證基礎與臨床應用,邀請國際專家分享經驗,全面提升失智症患者及照護者的福祉。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司長蔡淑鳳表示,根據衛福部2024年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每100位65歲以上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而九成以上失智者仍居住在家中,這對家庭與社區照護提出極大挑戰。因此,此次培訓計畫特別以「實證」為核心,整合全臺各地資源,開發有效且永續的失智照護模式,讓每位患者在人生黃昏期仍能享受高品質生活。
蔡淑鳳進一步指出,失智症患者往往因認知異常卻不自知,再加上仍具行動力的身體狀態,為照護者帶來極大挑戰。透過培訓計畫,能協助護理機構從容應對,並實現全人照護的理念。
計畫主持人、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院穆佩芬教授表示,此次計畫整合花蓮、宜蘭、彰化及屏東的照護資源,成功打造從基層到專業的全人照護模式。透過工作坊、課程模組設計、線上與實體課程、國際研討會等多元方式,培養護理師實證應用及全人照護的核心能力。
穆教授補充,本計畫的執行以四大醫療單位為據點:陽明交大附設醫院、花蓮慈濟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及屏東縣護理師護士公會,專注於篩檢與診斷、失智症預防策略、友善環境建構及溝通技巧等方面。三天工作坊期間,來自澳洲Adelaide大學的JBI實證照護應用中心主任Craig Lockwood博士,更以國際視角分享臨床應用經驗,深化台灣護理人員的國際化實力。
成果發表會上,各地代表分享計畫執行成果,包括慈濟醫療財團法人主任委員章淑娟、屏東縣護理師護士公會理事長賈佩芳、彰化基督教醫院護理部主任李雅文,以及陽明交大附設醫院失智共照中心副主任張丞淯。他們展示以實證基礎推動的全人照護模式,涵蓋篩檢診斷、預防減緩失能及建立友善環境等,為病患和家庭帶來實質助益。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ADI)2019年報告,全球失智症患者人數預計從目前的5000萬人,在2050年將成長至1.52億人。面對失智照護需求的迅速攀升,臺灣在2023年已設立115處失智共同照護中心,為基層及社區提供支持。而本次培訓計畫則進一步強化護理機構的專業能力,推廣經實證驗證的有效模式,期望能守護更多失智症患者與家屬,讓他們的人生不僅有笑容,更充滿色彩。
蔡淑鳳司長最後表示,人生即使步入黃昏,也能精彩豐富。未來衛福部將持續推動失智照護政策,為所有患者與照護者打造更友善的環境與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