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中年危機 OUT!定期檢查攝護腺,守護你的健康

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112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統計中,攝護腺癌高居男性癌症死因第六位。隨著年齡增長,50歲以上男性面臨攝護腺肥大、發炎,甚至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也大幅增加。尤其中年男性因工作壓力、家庭責任,往往忽略自身健康,加上抽菸、喝酒、不良飲食習慣,或長時間久坐久站等生活型態,都可能加速健康惡化。
傳統上,臨床診斷攝護腺癌主要依靠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 檢測,但 PSA 指數升高不一定代表癌症,仍需進一步進行侵入性切片手術確診。然而,許多患者對切片手術有所顧慮,加上切片可能無法準確找到病灶,因此,醫界近年來推動更精準的篩檢工具——攝護腺健康指標(PHI,Prostate Health Index),以提升診斷準確率,減少不必要的切片檢查。
PHI 是透過 PSA、free PSA(游離 PSA)、p2PSA 三種指標計算得出,能有效區分良性攝護腺疾病與攝護腺癌,並評估罹癌風險。PHI 分數越低,罹癌風險越低;分數越高,則需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罹癌。
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泌尿科主任陳鼎源 表示,雖然 PSA 及 free PSA 已被臨床廣泛使用多年,但 PSA 升高的患者仍需依賴切片來確認診斷,這讓許多病患感到不安。PHI 則提供了一種非侵入性的風險評估方式,讓 PSA 超標但無法確診的患者,能透過 PHI 進一步了解自身風險。
與 PSA 相比,PHI 偵測攝護腺癌的臨床特異性提升 3 倍,可幫助醫師更準確判斷哪些患者需要進一步檢查,哪些患者則可暫時不需進行切片,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
PHI 血液檢測特別適用於:
●PSA 指數介於 4.0~10.0 ng/ml 的患者
●尿液分析與臨床檢查已排除攝護腺感染或發炎者
●肛門指診無異常的 50 歲以上男性
●50 歲以下但有家族病史者
目前醫界建議 50 歲以上男性每 2 年檢查 PSA 並搭配肛門指診,同時可考慮進行 PHI(攝護腺健康指數)抽血檢驗,研究顯示 PHI 篩檢準確度是傳統 PSA 的 3 倍,可減少 30%~50% 的非必要性切片手術。
陳鼎源主任提醒,攝護腺癌的高風險族群 包括 50 歲以上、家族有攝護腺癌病史、肥胖、高糖分飲食習慣,以及長期暴露於環境風險因子者。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務必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
●排尿異常(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夜尿增加)
●不明原因的骨骼疼痛
●尿液混濁或帶血
健康是男人最強的本錢,別讓攝護腺問題影響生活品質!定期檢查,掌握健康指數,讓中年危機 OUT,迎接更自在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