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何宗融榮獲「2025中醫華佗奉獻獎」 開創中西醫整合新里程

花蓮慈院何宗融榮獲「2025中醫華佗奉獻獎」  開創中西醫整合新里程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為慶祝第95屆國醫節,舉辦2025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並由總統賴清德頒發第2屆「中醫華佗奉獻獎」。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部副院長何宗融,因其在中醫學術研究與中西醫整合醫療上的卓越貢獻,榮獲「華佗學術研究奉獻獎」。多年來,何宗融副院長積極推動中醫急診、精準醫療、運動醫學及國際學術交流,致力於讓傳統中醫在現代醫療體系中發揮更大影響力。

0S__18071682_蔡椀婷_d4441.jpg

2018年,何宗融受林欣榮院長邀請加入花蓮慈院,擔任副院長並兼任中醫部主任,積極推動中西醫合療,並參與全民健康保險的中醫急症處置計畫。2019年,他成功突破臺灣急診室僅有西醫服務的模式,在花蓮慈院急診室成立「急診中西醫整合醫療專區」,成為東臺灣首家提供此服務的醫院。

0S__32465031_68916.jpg

目前,全臺約有9家醫院導入中醫急症處置,而花蓮慈院的中醫急診服務量約佔全臺40~50%,成為臺灣中醫急診整合的標竿。中醫介入不僅能緩解急性疼痛、改善病患就醫體驗,更有助於紓解急診壅塞問題。自2023年起,花蓮慈院中醫急診已連續3年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

01F19A5184_0_07a40.jpg

在中西醫合療的發展上,花蓮慈院建立「中西醫照護一條龍」模式,除了設立急診中西醫整合醫療專區與專屬中醫病房,還提供病患多元治療選擇,如內生性幹細胞療法、高壓氧、針灸、中藥調理及復健等,幫助病患早日康復。

20250316第95屆國醫節第十七屆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

何宗融副院長長年專注於中醫研究,涵蓋慢性不癒傷口中西合療、針灸對癌症治療的影響等領域。他的研究發現,針灸與灸法可能影響人體幹細胞,與健康及長壽息息相關。此外,透過對太極拳的研究,顯示其有助於提升身體機能並延緩老化,並獲美國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報導。

0002F20A0544_20190418急診中西醫合療記者會_楊國濱_7773e.jpg

迄今,他已發表171篇學術論文,其中149篇刊登於SCI國際期刊,研究領域涵蓋中醫藥、針灸學、基因療法、骨骼再生、神經退化性疾病及癌症治療,為中醫科學化奠定重要基礎。

在COVID-19疫情期間,何宗融與花蓮慈院中西醫團隊研發「淨斯本草飲」,協助43個國家對抗疫情,並在《Nature》期刊分享茉草、艾草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潛力。其團隊連續3年(2022-2024)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1AB2B63A-E120-49EA-8F52-B95EAC34059B_a4e5c.jpg

何宗融副院長不僅是醫師,亦是柔道3段、柔術3段的擒拿高手,曾獲全國太極拳冠軍,並具備武術、太極、角力等國家級教練及裁判資格。他憑藉豐富的運動醫療經驗,多次協助臺灣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發揮最佳表現。

在2018年及2023年亞運期間,他擔任中華台北代表隊隨隊醫師,將中醫正式引入國際運動醫療領域,提升運動傷害的防護與治療成效。

8CDDD8FC-BC98-4717-ACA6-32AD9FC44463_b5ccc.jpg

花蓮近年多次發生重大災害,何宗融與中醫部團隊迅速投入緊急醫療救援。在0206大地震、0402太魯閣火車事故、2024年0403大地震等重大災害中,他們在急診及救災現場提供即時醫療照護,為傷者及救災人員提供專業支持。

自2024年起,花蓮慈院推動中西醫精準治療,透過基因檢測分析,尋找適合病患的中藥治療方案。目前已成功收治多名罹患罕見疾病、巴金森氏症及癌症的病患,包括先天ABCD1基因異常導致的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遺傳型普利昂疾病等,為無法透過西醫治療的患者帶來新希望。

-------------- ↓請繼續閱讀↓--------------

「有病就一定有藥醫。」何宗融表示,感恩證嚴法師與林欣榮院長的指導,以及團隊的支持,讓中醫得以深入各大醫療場域,從門診、急診到跨科會診,甚至延伸至長照機構與IDS整合醫療服務,讓中醫的影響力遍布醫療體系。

何宗融強調,自己秉持「以病為師」的精神,持續投入研究,挑戰各種疑難雜症。他認為,醫者的責任不僅是診斷病情,更應該不斷尋找治療方法,即便成功機率只有萬分之一,也值得努力。他期許未來能進一步深化中西醫合療的應用,讓更多病患受惠。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