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大故事!平和車站化身藝文驛站 找回部落記憶軌跡

由吉阿都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策劃主辦的「人文歷史與早期照片成果展」,今(22)日上午在壽豐鄉平和車站溫馨登場。臺鐵公司東區營業處亦到場支持,展現對地方文化保存與部落記憶傳承的高度重視。
吉阿都蔓文化協會表示,展覽以「吉阿都蔓的藝文驛站」為名,由部落青年主導,邀請不同年齡層與教育場域共同參與,展現一場跨世代、跨機構共構的文化行動。不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一段凝聚族群記憶與地方認同的旅程。
協會林杰理事長進一步表示,社區營造計劃的經費來源是由花蓮縣政府建設處所提供。
展出內容圍繞部落青年的深度田野調查成果,透過訪談耆老與族人、查閱文獻資料,重現部落早期的生活景象、竹編工藝、建設發展歷程,並描繪出平和車站曾經的樣貌。老照片與故事交織成一個蘊含歷史厚度與文化底蘊的展覽空間。
林嘉倩總幹事表示,本次展覽也邀請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族文關係與文化學系學生參與。透過「田野工作」課程與部落青年攜手合作,深化學術與實務連結。花蓮縣壽豐鄉立幼兒園北區分班的葡萄班小朋友也以繪畫方式,描繪他們眼中的平和車站,為展覽增添童趣與溫暖色彩。
平和車站雖已轉為招呼站,但仍持續營運,象徵著地方文化生命力的延續。策展團隊選擇此地作為展覽起點,期望透過空間美化與文化展示,激發對部落傳統文化產業的再想像與再啟動。
臺鐵公司東區營業處副處長楊舜安表示,平和站雖規模不大,卻承載著在地居民深厚的情感記憶。從送別親人到迎接歸來,每一趟列車都是情感與生活的軌跡。此次展覽透過珍貴影像與耆老口述,讓不同世代更緊密地連結,也讓鐵道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成為記憶與文化的橋梁。
他也指出,臺鐵近年除優化運輸服務外,更積極推動「鐵道文化與地方共融」政策,鼓勵各車站發展在地特色,營造成具歷史深度與人文溫度的公共空間。未來也將持續與部落及在地團體合作,讓鐵道成為串連人與土地的文化通道。
活動現場氣氛熱絡,包含立法委員陳瑩辦公室主任林沛琪、花蓮縣議員李正文、林品仰、林正福、蔡依靜,壽豐鄉長曾淑懿、鄉代會主席鄭美香、副主席馬其山、頭目吳阿圳、平和村長張裕勝等地方仕紳皆親臨現場,共同見證這場充滿文化意涵的展演行動,展現地方對歷史傳承的重視與團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