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池上驚見毒鳥事件 凸顯「生態履歷認證」與制定「生態永續產品條例」的重要

台東池上驚見毒鳥事件 凸顯「生態履歷認證」與制定「生態永續產品條例」的重要

近期,近百隻鳥類疑似遭毒死,正巧被生態工作者林耿弘於生態調查時發現,這也是今年在池上鄉發現的第2起毒鳥事件。林耿弘說,經過在台東縣池上鄉富興村某處水稻田仔細搜尋,果不其然在附近發現有疑似泡過農藥的穀物,已報請台東縣政府調查,並呼籲農會應重視,否則不排除發起拒買池上米。

毒鳥001_4de84.jpeg
林耿弘表示,在池上稻田從事田園生態調查時,在附近找到疑似泡過農藥的穀物,麻雀吃了這些有毒穀物致命,已是今年池上鄉發現的第2起。希望當地農會和碾米廠要重視此事,跟農民做教育宣導,否則不排除發起拒買池上米。

毒鳥002_6a0ba.jpeg
林耿弘說,「毒鳥不可取,也是犯法的行為」,以生物的食物鏈觀點來觀察,被毒鳥的屍體若被其他動物吃了,在體內可能造成2次中毒或毒素累積,對生態發展是不樂見的事。團隊當下有立即通報池上鄉公所、池上農會和台東縣政府農業處畜產保育科等單位,希冀展開調查。

-------------- ↓請繼續閱讀↓--------------

由於事發的地點位於有機稻田區,台東縣議員林參天聞訊後,心中感慨萬千。林參天說,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在議會質詢時提出台東縣應當訂定「生態永續產品」相關條例的原因,為了環境與產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任何的農業相關產品只要標榜「永續」或是「生態」,應當附上永續作為和保育成效,避免消費生態、消費永續。
林參天指出,每日在食的米飯,有沒有想過是其他味道更豐富的米種或者經由不同耕作型態所孕育而生的稻米呢?市面上的「生態米」是指在耕作過程中兼顧環境永續和生物多樣性的稻米,在社會大眾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漸抬頭時,便提供社會大眾可以選擇的一項安心食材。而生態米主要以「友善環境耕作」為大宗,在考量保障社會大眾的消費權益,「綠色保育標章」的審認是社會大眾辨識的一項參考。然而,推動「生態履歷機制」,讓田間生態資訊透明與消費者的知識提升,才有辦法讓耕作與生態雙贏。

-------------- ↓請繼續閱讀↓--------------

「有機耕作不見得等於生態友善」之下,銷售市場上已經有些許亂象,除了喧騰一時的知本溼地環頸雉米,池農的生態產品也不遑多讓。在池上誰的田裡有泥鰍?一份日本的池上水田環境鑑定報告中,顯示的物種,根本沒有泥鰍。市面上標榜生態的農特產品大多對生態資訊揭露不足,甚至一次的田野調查就代表全部,難免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生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透過「生態力報告」不僅能瞭解耕地的生物多樣性的變化趨勢,更能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也就是田間的生態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與奧秘。今年度,熊良心不僅與合作企業完成了「生態力報告」,推出的「生態第三方驗證米」頗獲消費者青睞。
( 毒鳥事件照片由林耿弘授權提供 )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