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賢:縣府因應新財劃法導入混合零基預算

《財政收支劃分法》已於2025年3月正式上路,從2026年度總預算開始,花蓮縣政府就要全面適用新制。表面上,地方可以分得更多統籌稅款,但同時中央過去給的計畫型補助款卻縮減或取消,等於是「錢雖然多了,但要自己扛的責任也跟著變多」。
花蓮縣議員魏嘉賢指出,這代表縣府在編列 2026 年度總預算時,必須拋開過去「照舊加碼」的編列習慣,全面檢視哪些支出真正有需要、哪些計畫應該調整。他主張縣府應導入「混合零基預算」的概念:
固定支出(教育、社福、警消醫療等):設立保障基準,確保縣民最基本的需求不被影響。
彈性支出(活動、補助、專案計畫):全部「歸零重審」,要求各局處提出成效與必要性報告,有需要再編列。
重大建設:採「滾動檢討」,每年檢視成果,確定有效才繼續編列,避免浪費。
魏嘉賢強調:「混合零基預算」不是要縣府把所有經費清零,而是要強迫政府對每一筆錢都提出理由,讓預算更有效率,避免因中央補助消失而讓縣府陷入財政黑洞。
提出三大因應措施:
優先保障民生服務
學童教育、長輩長照、弱勢補助,以及警消醫護的經費,必須放在最優先。
重新檢討支出項目
過去靠中央補助維持的計畫,現在必須檢視效益,若成效不彰就應刪減或整合,避免浪費。
建立專款基金與公開透明
確保長期穩定縣府也應公開「錢從哪裡來、花到哪裡去」。
魏嘉賢提醒:「如果縣府沒有調整,未來可能出現孩子教育資源不足、長照服務中斷、基礎建設維修停滯,最後受害的都是花蓮鄉親。」
呼籲縣府要把這次財政制度改革視為轉型的契機,導入混合零基預算,讓每一塊錢都經得起檢驗,真正用在花蓮發展最需要的地方確保縣民的權益與花蓮的未來發展不會因制度改變而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