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見》第38集:AI科技打造個人化控糖新時代!糖尿病管理「有一套」
今(10)日,花蓮最速報網路節目《華山論見》第38集正式播出,本集主題為 「AI科技打造個人化控糖新時代!糖尿病管理『有一套』」,特別邀請 花蓮慈濟醫院高齡醫學科 彭瓊慧醫師擔任專訪來賓,由 中華易經哲學會榮譽理事長 張逸華擔任主持人,帶領觀眾深入了解AI科技如何助力糖尿病管理,邁向更精準、更貼近個人化需求的控糖新時代。
訪談中,彭瓊慧醫師指出,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攀升,且近年有「年輕化」趨勢,許多年輕人因生活型態不佳、壓力過大,過早罹患糖尿病。她提醒,糖尿病目前已是國人健康的重要隱憂,需要社會大眾提高警覺。
針對高齡族群,彭醫師分析,長者控糖面臨諸多挑戰,不僅容易合併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藥物使用與生活管理也需更加謹慎,避免低血糖或其他併發症的風險。
除了用藥治療,彭醫師強調,飲食與運動仍是糖尿病管理的兩大核心。規律作息、適度有氧運動、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都是有效控糖的關鍵。
更值得關注的是,AI科技如今已成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輔助手段。目前常見的「連續血糖監測器(CGM)」能即時掌握血糖波動趨勢,搭配AI智慧演算法的胰島素幫浦,更能協助個別患者精準調整治療策略。
訪談中,彭醫師也分享了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有患者透過CGM數據,搭配AI智能建議,逐步調整飲食、運動與用藥,短短數月內血糖控制大幅改善,整體生活品質提升許多。
不過她也提醒,即使有先進科技,患者仍需積極配合,養成自我監測與健康管理習慣。醫師的角色,則是與糖友「肩並肩」同行,協助解讀數據、調整治療計畫,讓每位患者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控糖節奏。
展望未來,彭醫師認為糖尿病治療將朝向更加智慧化、個人化發展,AI結合大數據、行為分析,未來可望為患者量身打造專屬控糖方案,提升整體療效。
節目尾聲,彭醫師也呼籲大眾,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重視飲食控制、保持規律運動習慣、減少壓力,避免糖尿病找上門。早期篩檢、定期健康檢查更是關鍵,才能早發現、早控制。
本集《華山論見》透過醫師專業解說與科技應用案例,深入淺出為觀眾拆解AI科技如何革新糖尿病管理方式,打造更健康、更智慧的控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