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院中醫師公開「兩大穴道+暖身飲」秘訣,換季不再手腳冰冰

花蓮慈院中醫師公開「兩大穴道+暖身飲」秘訣,換季不再手腳冰冰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臺灣也進入氣溫劇烈變化的時節,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林經偉醫師提醒,近期門診中不乏因「手腳冰冷」求診的民眾,尤其是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者,症狀更為明顯。他指出,這些不適大多與「陽氣虛弱、氣血循環不良」有關,特別是在換季或寒冷天氣中容易惡化。

0FX1C8677_a8e40.jpg

林經偉醫師說明,從中醫觀點來看,手腳冰冷屬於「四肢厥逆」的表現,主因是體內陽氣不足,氣血無法順利到達末梢,使得手腳溫度下降。尤其像是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患者,更容易出現這類問題。

暖身飲好上手,紅棗薑茶最給力!

林醫師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可透過溫熱飲品來改善手腳冰冷。像是紅棗桂圓茶、黑糖薑湯等,不但能溫補氣血、提升陽氣,還能暖胃安神。其中紅棗本身帶有甜味,無需額外加糖,有助於穩定血糖、減輕身體負擔;而薑具備溫陽作用,能幫助體內循環、有效改善冰冷體質。

0勞宮穴_0_32d0e.jpg

按對穴道才有效!兩招穴位保暖術

除了飲食,穴道按摩也是簡單有效的改善方式。林醫師特別推薦兩個「暖身關鍵點」:

  • 手掌中央的「勞宮穴」:可活絡心氣,溫暖上肢。

  • 腳底前1/3處的「湧泉穴」:為腎經首穴,可引陽氣下行、溫暖雙腳。

他建議每日早晚輕揉2-3分鐘,搭配太極拳或簡易氣功等溫和運動,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體內陽氣。

00_147A0715cr_0_b2e60.jpg

換季穿對才不冷!出門防風是關鍵

台灣春夏交界時期常因鋒面、季風交替,氣溫忽冷忽熱。林醫師提醒,陽氣虛弱的人群,應特別注意頭頸、腰腹與四肢保暖。建議穿著洋蔥式穿搭,隨天氣變化加減衣物,避免受寒影響健康。

冰冷若合併以下症狀,請儘早就醫!

林醫師也提醒,若出現以下症狀應提高警覺:

  • 臉色蒼白、皮膚發黑

  • 容易疲倦、氣虛乏力

  • 出現夜間盜汗或心悸

這些可能不只是陽虛,更可能是潛在疾病警訊,建議盡快尋求專業中醫診斷與治療。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