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產後憂鬱!專家教你認識、應對,重拾育兒信心

新手媽媽往往會面臨情緒低落的挑戰,但如何分辨這是否是產後憂鬱症?花蓮慈濟醫院身心科石尚軒醫師表示,大約八成的新手媽媽在生產後會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但只要能及早辨識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方法,就能有效緩解壓力,迎接育兒的美好時光。
石尚軒醫師指出,產後情緒低落的原因多樣,可能包括照顧寶寶遇到困難、家庭壓力、經濟負擔或重返職場的焦慮等,常見症狀有心情低落、緊張焦慮、失眠等。對此,他建議新手媽媽可透過「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進行自我評估,幫助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況。
石醫師提出幾個調整建議:
- 降低自我要求:將目標分解為小步驟,減少壓力。
- 尋求支持:與家人、朋友或醫師傾訴,讓情緒得到釋放。
- 適度休息:不要害怕尋求協助分擔育兒責任。
他強調,多數的情緒低落可以隨時間改善,但若情況持續,甚至出現「喜樂不能」(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過度罪惡感(如自覺晚餵奶便不配為母親)、自殺念頭或傷害寶寶的行為,應立即尋求專業協助。
確診產後憂鬱症後,配合醫療治療是關鍵,尤其藥物治療需要一定時間來調節激素與腦內平衡。石尚軒醫師提醒,新手媽媽需耐心遵循醫囑,切勿因自覺好轉而擅自停藥,以免病情反彈或加重。
若情況更為嚴重,出現幻覺或妄想等產後精神症狀,可能需要住院治療。這類情況雖罕見(約0.1%至0.2%),但應特別注意早期識別和介入。
有些媽媽透過運動或甜食舒緩情緒,石醫師表示,適度運動確實能刺激腦內激素分泌,有助改善情緒。然而,過量食用甜食雖可短暫緩解壓力,但可能引發身體慢性發炎,反而加重憂鬱症狀。
為幫助新手爸媽更好地應對產後挑戰,石尚軒醫師在12月的婦產部爸媽教室中,詳細介紹了產後憂鬱的自我評估方法、症狀與處理建議。他強調,除了專業醫療支持,家人的陪伴與理解是新手媽媽渡過難關的重要支柱。
石醫師呼籲,當媽媽面臨情緒挑戰時,不要害怕求助,勇敢尋找資源支持。他期望每位新手媽媽都能藉由正確的資訊與溫暖的陪伴,度過產後階段,迎接更多幸福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