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進祖靈的記憶──賽德克藝術家謝郁雯以《織・續》為布是藝術節注入靈魂與生命力

織進祖靈的記憶──賽德克藝術家謝郁雯以《織・續》為布是藝術節注入靈魂與生命力

花蓮縣政府主辦的《2025布是藝術節》,今年首度邀請三位來自不同原住民族的藝術家,以沉浸式裝置藝術展現各自族群的文化記憶與創造力,將傳統織藝轉化為與觀眾對話的當代表述。來自賽德克族的藝術家謝郁雯(Tumun Buru)以作品《織・續》打開了通往祖靈與土地的通道,在線與線之間,織出情感、歷史與靈性的流動,為整場展演注入靈魂與溫度。

《織・續》是一件由細線與圖騰交織而成的空間裝置,觀者可穿梭其中,彷彿行走在一首活著的詩中,傾聽祖靈的低語。謝郁雯身兼織布者、記錄者與創作者,她將織布視為一種生命實踐——不僅僅是傳統技藝的延續,更是女性世代之間無聲的對話與記憶傳遞。

賽德克族的織布文化以苧麻為主要材料,需經過刮麻、抽絲、織線等繁複工序。族人相信,若女性無法完成織布,將無法進入祖靈的國度。立山國小謝秋生老師指出:「織布不只是生活技能,更承載著信仰、家族與生命的延續。」

S__101982305_0_06f1f.jpg

謝郁雯承襲來自家族的織布智慧,她的阿嬤柯美妹是部落著名的織布師,曾以織紋代表部落參與國內外展演。從小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謝郁雯對織布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她說,阿嬤曾對她說:「等我走了,不希望我的織布機被賣掉或燒掉,即使只是擺著,也好。」這句話,成了她學織布、傳承技藝的起點。

「織布對我來說,不只是手藝,更像是一場心靈的修復。」謝郁雯分享,有次她織錯圖紋,是阿嬤提醒她:「你迷路了。」她才意識到,不只是織紋走偏了,自己的心也不在當下。織布,是她與自己、與祖靈、與家人連結的方式。她說:「當我織布時,彷彿阿嬤也還在身邊陪著我。」

這份跨世代的情感連結,成為她作品的核心。4月9日記者會當天,謝郁雯與阿嬤、媽媽一同登台共織,三代女性在台上交織的畫面成為最動人的瞬間,也深深觸動現場觀眾。

《織・續》不只是一件藝術裝置,它是一段未完的文化旅程、一場正在進行的記憶行動。謝郁雯以一經一緯織出「從手到心,由母到女」的文化傳承,展現織布文化並非過去式,而是正持續發生的文化現場。

-------------- ↓請繼續閱讀↓--------------

-------------- ↓請繼續閱讀↓--------------

《2025布是藝術節》將於4月26日至27日在花蓮文創旗艦館盛大登場,以「布是生活,是花蓮」為主題,集結六大原住民族織布展區,規劃三件裝置藝術、音樂演出、織藝體驗、原民風味市集等豐富活動。花蓮縣政府誠摯邀請全台民眾一同走進布的世界,在經緯交織中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深度與韌性。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