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民與原住民文化的相遇 移民署編織一堂跨族群暖心課

 新住民與原住民文化的相遇 移民署編織一堂跨族群暖心課

為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協助新住民朋友深入了解臺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與生活智慧,內政部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花蓮縣服務站於114年11月18日舉辦一場別具特色的「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以「新住民與原住民的相遇」為主題,邀請阿美族張美智老師擔任講師。她以親身經歷分享文化傳承的故事,並帶領新住民朋友透過文化導覽與手作體驗活動,探索阿美族文化的精髓,感受花蓮這片土地孕育出的多元與包容。活動吸引來自越南及中國大陸的新住民朋友踴躍參與,現場互動熱烈,在輕鬆氣氛中學習文化與交流情感。
1004974_0_32054.jpg
張老師分享,她的母親是一位傳統服飾工藝師,她長年離鄉後於107年返回花蓮縣光復鄉,重新感受部落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更加體悟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返鄉後,她積極參加鄉公所開設的各項課程,專注學習編織、縫製與服飾設計,同時在母親指導下熟習手工織布與圖案製作。她笑說,遇見「種子」後開啟了創作旅程,在親近大自然與植物的過程中,她找回內心的平靜與靈感,而部落的山林也彷彿向她訴說生活的智慧。講師的生命故事讓新住民學員深受感動,體會阿美族女性那份溫柔卻堅韌的力量。她進一步介紹阿美族為典型的母系社會,家族以女性為核心,土地與財產多由母系繼承,女性長輩在家庭中扮演穩定與指引的角色;這樣的結構展現母性柔韌的力量,也與許多新住民女性在家庭中支撐家計、跨文化經營生活的經驗相呼應,形成跨族群間的情感共鳴。
1004975_0_8dbb2.jpg
為讓新住民更進一步體驗阿美族文化的細膩與創意,課程安排手作「夾竹桃手環」活動。張老師介紹,素材中的薏苡是阿美族傳統穀物,象徵祈福與避邪,被部落婦女稱為「森林珍珠」,常被用來製成各式飾品。夾竹桃的種子堅韌細小,挖空後相互碰撞時會發出清脆聲響,寓意祝福與生命的延續。學員們在張老師的指導下,親手串製手環並了解不同素材的文化涵義,感受傳統工藝的美學與祝福意象。完成的手搖鈴與飾品不僅展現手作巧思,也象徵文化傳承的延續與心靈的共鳴,活動現場洋溢著歡笑與溫馨。
1004977_0_bcad1.jpg
除家庭教育課程外,花蓮縣服務站也藉此活動推動多項生活宣導,包含「打詐四不」與「非洲豬瘟防疫」宣導,提醒新住民朋友提高警覺,守護安全與健康。服務站同仁亦強調「不接、不聽、不點、不傳」的反詐重要性,呼籲民眾勿輕信假投資、假交友及假冒公務機關等詐騙話術;同時也宣導非洲豬瘟防疫觀念,提醒新住民切勿攜帶、郵寄或購買來源不明的肉製品入境,以免觸法並造成疫情風險。

花蓮縣服務站主任胡朝仁表示,未來將持續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動新住民家庭教育,結合多元文化交流、詐騙防制及防疫宣導,共同營造安全友善的在臺生活環境。胡主任再次提醒新住民朋友若遇疑似詐騙情形,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若對防疫措施有疑問,可洽詢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或移民署服務站,共同守護財產安全、身體健康與家庭幸福。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