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清水溪橋提前修復 12月21日恢復通車並調整列車時刻
經歷颱風凱米重創的臺鐵「西小清水溪橋」,歷經近五個月的搶修,將提前於12月21日恢復通車!本報於今(17)日收到民眾提供的影片,記錄了新橋搶修後的通車準備情形,展現復原工程的進展與成果。
日前,為加速橋梁修復,臺鐵公司特別成立「復原專案小組」,結合中興顧問公司負責設計與監造,旭盛營造公司執行施工,主橋鋼結構部分則由建山機械公司協力製作與組裝。在多方協作下,東部鐵路交通網即將全面恢復暢通。
為提升橋梁面對自然災害的韌性,重建工程採用環境韌性為核心設計理念。新橋採用40公尺單跨不落墩的下路式鋼桁架結構,主梁高度增加85公分,使通洪斷面擴大逾10%,有效降低洪水沖毀風險。橋梁總高度達3.6公尺,結構更加穩固之餘,從臺9線匯德休息區遠眺,新橋與周圍景色相得益彰,未來將成為東部鐵路的新地標。
橋梁主體鋼結構組裝與橋面混凝土澆置已經完成。也於11月20日展開軌道復原工程,並陸續進行電務及電力設施建置。為確保安全與行車品質,臺鐵公司在通車前將進行全面檢測,確保旅客搭乘安心無虞。
臺鐵公司也於11月19日宣布,自12月21日起,恢復和仁至崇德路段雙向通車。同時,為應對週末及假日的旅運需求,將增開每週五、六、日東部幹線加班列車10列次,並調整北迴線14列次區間快車的運行時刻,以進一步提升東部運輸能量。
西小清水溪橋的提前通車,象徵著東部鐵路再度恢復活力,對於地方交通與旅遊振興意義重大。民眾不僅可期待更便利的交通體驗,亦能一覽新橋帶來的壯麗景觀,迎接嶄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