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爆出非洲豬瘟!民眾該怎麼防範?!
10 月下旬,台中市梧棲區一間養豬場確診非洲豬瘟,這是台灣首次在本土豬場內驗出確診案例。
消息曝光後,民眾開始擔心:「是不是要不能吃豬肉了?」
一、台中非洲豬瘟事件概況
根據農業部資料,台中梧棲某養豬場在 10 月 21 日送樣後檢出異常,10 月 25 日確認為非洲豬瘟陽性。該豬場使用的飼料來自梧棲清潔隊的廚餘,初步研判病毒可能是經由含污染豬肉的廚餘傳入豬群。
目前政府已採取下列措施:
a緊急撲殺感染豬隻並銷毀豬體。
b對豬場周邊進行封鎖與採樣監測。
c停止當地廚餘供應豬隻。
d加強追查廚餘來源與運送流程。

(圖源:photoAC)
二、非洲豬瘟的真正威脅:病毒可能隨「豬肉製品」跨境進入
非洲豬瘟是一種由病毒引起、對豬隻致死率接近 100% 的疾病。雖然不會傳染給人,但對畜牧產業是毀滅性的。尤其傳播能力極強,可以透過飼料車、化製車、飼養人員、豬隻寄生蟲傳染,因此只要有一例就相當危險,而台灣先前並沒有非洲豬瘟的發生,因此基本上可以認定是由國外豬肉製品帶進來台灣。
根據國際動物衛生組織(WOAH)與多國研究指出,中國自 2018 年爆發非洲豬瘟後,疫情至今仍未完全清除,部分地區呈現零星復發。
研究顯示,中國市場中流通的豬肉及其加工品(如肉鬆、香腸、火腿)中,多次檢出非洲豬瘟病毒 DNA,這些製品在跨境流通過程中極易成為病毒的「隱形載體」。
台灣邊境檢疫資料也顯示,自 2018 年以來,從中國旅客攜入的違規豬肉製品中,多次驗出非洲豬瘟病毒。因此,雖然這次台中案例初步與「廚餘養豬」相關,但病毒源頭極有可能仍與非法流入的外國豬肉製品有關。
三、廚餘養豬制度的漏洞
非洲豬瘟病毒在冷凍豬肉中可存活長達上千天,只要有污染的豬肉殘渣混入廚餘,就可能引爆整場疫情。
台中梧棲案再次凸顯:
廚餘來源複雜、流向分散,難以追蹤管理。
一旦進入養豬場,病毒在豬隻之間迅速擴散。
因此,「廚餘餵豬」已是防疫最大破口之一,農業部也正研議全面禁止使用廚餘養豬。

(圖源:photoAC)
四、民眾該怎麼防範?
a.不要攜帶或購買中國或東南亞豬肉製品入境
無論是香腸、肉乾、火腿或月餅內餡,只要未經檢疫,皆有可能攜帶病毒。尤其許多人都有嘗試冒險通關,實則把病毒帶進國內,相當不可取。而且根據筆者自身經驗,許多人仍然不知道不可以攜帶豬肉製品回國,所以應該在邊境的監管宣導都應該更加強。
b.關注官方資訊、不信謠言
網路上流傳「人吃豬肉會感染」等說法皆為錯誤。官方明確表示: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
c.避免將豬肉廚餘
含豬肉的廚餘會攜帶病毒,最好不要殘留含豬肉成分的廚餘。

(圖源:photoAC)
五、這次事件的啟示:防疫不能有灰色地帶
非洲豬瘟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亞洲,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台中的案例提醒我們,防疫工作不僅是豬農的責任,更牽涉到整個社會的行為習慣。廚餘再利用若沒有完善制度,就可能讓病毒重返豬場。非法或低價的中國或東南亞豬肉製品,則是另一顆定時炸彈。唯有從邊境、源頭到消費端層層防堵,才能守住台灣珍貴的「無非洲豬瘟」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