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的光」照亮重生路 芥菜種會以工「帶振」成果展 見證從學藝走向自立

「手心的光」照亮重生路  芥菜種會以工「帶振」成果展  見證從學藝走向自立

「手心的光」象徵每一雙努力生活的手,都能發出照亮家庭的光。基督教芥菜種會以此為主題,今(31)日上午於花蓮習藝所舉辦「2025技藝班成果展」,展出來自花蓮、台東、高雄與台中等全台習藝據點的縫紉、編織及植物染文創作品,呈現學員們透過以工「帶振」,從困境中重新站起、重建生活的真實歷程。

手心的光01_99122.jpeg

芥菜種會執行長李肇家表示,花蓮光復地區在今年泥流洪災後,許多家庭的家園與生計遭重創。在家屋修復之外,更迫切需要協助居民恢復經濟穩定。「以工『帶振』」的行動,不僅是工作重啟,更是生活與尊嚴的再生,讓居民能靠自己的雙手,重新找回信心與力量。 

手心的光02_36e40.jpeg

開幕式上,多位以工「帶振」學員親自分享生命故事,帶領觀眾見證從學習技藝到走向自立的歷程。展場也播放芥菜種會創辦人孫理蓮女士60多年前推動技職教育的珍貴影像,重溫那段以「習藝」改變人生的初衷。

手心的光03_e795b.jpeg

李肇家指出,芥菜種會以「三福助人網」──福音、扶助、扶立──為理念,其中「扶立」便透過以工「帶振」實踐,結合職能訓練、就業輔導與銷售平台,讓作品不只是商品,更是創造工作機會的橋樑,幫助學員穩定經濟、重拾自信。  手心的光04_41684.jpeg

32歲的越南媽媽黎思惠,是其中一位透過學習走出困境的學員。她育有兩名幼兒,其中一人需長期復健照護,家庭經濟僅靠先生微薄薪資維持。去年,她在芥菜種會台東關山習藝所參與縫紉與編織課程,透過手作平台販售作品,逐步累積收入。

手心的光05_76d88.jpeg

「能一邊照顧孩子、一邊靠自己的手賺錢,我覺得重新有力量。」黎思惠笑著說,學習手藝讓她不僅重拾信心,也讓生活重新有了方向。

手心的光06_83e14.jpeg

李肇家也提到,今年光復洪災後,社工探訪災區時遇見72歲的王陳瑪麗亞。她18歲時曾在花蓮習藝所學縫紉,畢業後回鄉開設工作坊,專門製作原住民服飾與手作教學,靠手藝撐起家庭。這次災害卻讓她的家園與五台縫紉機全毀,多年作品也被泥水掩埋。

「我真的感受到孫師母當年創辦習藝所的意義,」李肇家說,「從王陳瑪麗亞身上,我看到那份跨越世代的手藝與韌性,也看到家庭重生的迫切希望。」芥菜種會已成立「光復助人網」,除協助家園修繕,也連結企業合作與手作培訓,盼讓王陳瑪麗亞的縫紉專長成為更多災後家庭的祝福。 

成果展現場由學員親自導覽,播放主題短片《手心的光》,記錄學員從學習、創作到重生的過程,也販售手作文創商品,所得將作為以工「帶振」者的收入,幫助他們逐步實現經濟自立。

展覽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每週二休館。展期結束後將於芥菜種會北區習藝所巡迴展出,邀請民眾關注芥菜種會官網及花蓮習藝所粉絲專頁最新消息。芥菜種會期盼透過這場展覽,讓社會看見脆弱家庭努力翻轉的故事,也喚起更多人支持「以工帶振」的行動,讓手心的光,持續照亮重生的路。

更多訊息請見芥菜種會官網:https://lihi.cc/mhvAC

-------------- ↓請繼續閱讀↓--------------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