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醃小心吃了拉肚子

今天也想分享這些美食背後的風險,大家可以參考看看,也提供一些方法降低風險,自己嘗試DIY時也可以注意這些細節,減少自己拉肚子的機會。
(圖源:樂天市場)
生醃海鮮雖然美味,但也有一定的風險,主要來自食材新鮮度、寄生蟲、細菌感染。以下是幾個主要風險與避免方法:
一、寄生蟲感染
海鮮,特別是生魚、蝦、蟹、魷魚等,可能含有寄生蟲(如肝吸蟲、異尖線蟲等),食用後可能導致腸胃不適、過敏,甚至寄生蟲感染。
預防方法:
。選用深海海鮮(如鮭魚、鮪魚)比淡水魚較安全,因為淡水魚寄生蟲風險更高。
。冷凍-20°C至少24小時,能有效殺死大部分寄生蟲。
。避免醃製淡水生海鮮。
二、細菌、病毒感染(如腸炎弧菌、諾羅病毒)
海鮮容易受到細菌污染,尤其是腸炎弧菌,這種細菌在生醃過程中可能不會被完全消滅,食用後可能引起腸胃炎、腹瀉、嘔吐等症狀。
預防方法:
。選用新鮮、衛生的海鮮,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室溫下。
。醃漬過程保持低溫(冰箱 4°C 以下),減少細菌繁殖。
。添加高鹽、醋或酒(如醬油、清酒、檸檬汁),可降低細菌存活率,但無法完全消滅。
。海鮮以自來水清洗徹底,大部分海洋的細菌都需要鹽份,用淡水沖洗可以有效減少如腸炎弧菌的生長。
(圖源:YOUTUBE)
另外在醃漬過程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從容器的清潔消毒、手部的清潔消毒到放置冰箱的處理最好都需要嚴格控管。首先選擇有蓋子乾淨的容器,洗乾淨之後用75%酒精消毒,手也要洗乾淨後用75%酒精消毒,都徹底消毒後再來操作醃漬海鮮。
海鮮洗淨的過程,有些海鮮可以先燙一下,比如:魷魚、鮑魚等。蝦蟹可以洗乾淨的過程先去除蝦線、鰓等,比較衛生。浸泡醬汁也會用到很多辛香料,操作過程也需要注意乾淨,醬汁可以先煮過,煮完之後冷卻再使用。醃漬的過程容器也需要加蓋,避免放在冰箱的過程被汙染。
(圖源:pexels圖庫)
最後也需要提醒大家,生醃這類的飲食方式本身就帶有比較高的風險,寄生蟲、細菌沒有經過加熱,只要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感染人體,另外在海鮮到你手上前,海鮮在船上、漁港、盤商手中的衛生狀況是不得而知,有沒有被汙染也無法判斷,所以在嘗試生醃海鮮還是適可而止,孕婦、免疫力低下者、腸胃敏感者應避免食用,以上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在醃漬海鮮的路上都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