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看門道】運動員不是吃飽就好?從樂天桃猿食安事件談球員飲食背後的管理失靈

【內行看門道】運動員不是吃飽就好?從樂天桃猿食安事件談球員飲食背後的管理失靈

2025年夏末,樂天桃猿球員餐點中驚見死蒼蠅與活蛆的新聞,再度掀起體壇一波食安討論。從塑膠片、油膩便當到「魚肚裡面有蟲」,這些畫面不只讓球迷作嘔,更讓人質疑:職業球隊的選手,真的只配吃這樣的伙食嗎?以下分析一些可能的原因。

-------------- ↓請繼續閱讀↓--------------

一、成本壓力與供餐管理失衡
預算縮減導致品質下降:
球團從2025年4月起,因控管成本,取消專職廚師,改由外部熱炒店與便當方式供餐,導致餐點品質下降、油膩、不均衡,有球員反映甚至出現塑膠片。
改善效果短暫:
球團雖曾承諾改善,但改善效果僅維持1–2週間,隨後餐品質又回滑。
二、供應商管理與品質控制不嚴謹
食安衛生疏漏導致異物入侵:
2025年8月2日「鱸魚豆腐」餐點中出現死蒼蠅與活蛆,不僅令球員無法接受,也反映出供應鏈與廠商衛生管理嚴重失守。
供應商更換不徹底:
雖曾表態改善,但報導指出球團並未即時更換廠商,直到問題再度發生後才祭出對策。
三、溝通機制與制度建構不足
缺乏有效回饋與監督機制:
工會與中職會長點名指出,球團應建立選手回報與應變機制、供餐品質標準規範,以及跨隊一致的監督與查核制度。
球團回應多屬事後補救:
儘管球團在事件發生後迅速要求廠商改善、配合稽查、並宣布更換業者,同時承諾加強抽檢與消毒頻率,但多屬事後的對症處理。

214255 s 80582

(圖源:phototAC)
其實從這些層面可以看到球團在於日常飲食的管理上確實出現疏漏,蠻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對於供應商的評核方式,對於廠商在日常配置飯菜的衛生管理,營養管理是否到位都值得思考。

-------------- ↓請繼續閱讀↓--------------

  1. 成本問題,食安管理有時候並不是簡單成本問題,球團有沒有設定供應商的管理方式才是關鍵,中職會長蔡其昌要求球團高層建立「食品衛生安全機制」,強調種類團膳專業公司眾多,不應因成本壓力而降低品質。
  2. 管理問題,其實可以從設定供應商需要通過的驗證開始,比如:是否有衛生局抽查過、是否取得HACCP驗證都是可以參考的方式,個人覺得有HACCP是個蠻重要的參考指標,對於選擇供應商設定最低標準,否則衛生安全完全都在賭運氣。
  3. 現場餐食的管理,每次送餐來基本上應該要對應開出來的菜單是否正確,營養需求對於球員來說非常重要,球團都會配置營養師,也應該確認每次送餐的品質、營養配比、衛生狀況進行確認,建立基準,才能兼顧營養又確保食品安全。
  4. 回饋機制的建立,增設球員回饋平台,即時反映問題並強化反應機制。

8ae2f541565a7a8778eb740e05d675a5 t 76531

(圖源:phototAC)
接下來也來談談運動員的飲食跟一般人又有什麼不同

  1. 熱量需求不同,一般人一天 女性約 1800–2000 kcal / 男性約 2200–2500 kcal,而運動源可能是常在 3000–6000 kcal 以上。 因為運動員長時間訓練、比賽,肌肉工作量大,熱量需求高出一般人許多,若攝取不足容易影響恢復與表現。
  2. 蛋白質需求,一般人:每日每公斤體重 0.8–1.0g,運動員:每日每公斤體重 1.2–2.0g

2026國際少年運動會-


重量訓練或增肌需求者甚至高達 2.2g, 蛋白質對運動員來說是修復肌肉與提升恢復力的關鍵。而且因為賽季長達好幾個月,需要足夠的肌肉量並維持體重應付整能度的賽季。

  1. 飲食的品質,運動員重視消化速度、營養密度與運動表現的直接關聯性,因此吃的時機、營養素的含量、碳水、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礦物質的營養素比例在運動員的飲食都是嚴格管控的,為了應對每天的訓練比賽,修賽季的增肌訓練,怎麼吃、吃什麼、吃多少,都需要謹慎思考,都攸關運動場上的表現。


對職業選手來說,吃什麼不只是吃飽,更是吃得夠、吃得對、吃得巧。若只是把供餐當成便當處理,忽略運動員的專業營養需求,不只無法支撐訓練,長期更可能影響選手表現與身體健康。

1912726 s 00b07

(圖源:phototAC)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