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摸錢又摸食物倒底是「過度擾民」,還是「早該如此」

禁止摸錢又摸食物倒底是「過度擾民」,還是「早該如此」

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於2025年6月4日發布修正,本次修正其實修改的條文很多,而其中引起新聞爭議的一項,規定若食品從業人員「調理即食食品時,同時或接續接觸金錢」者,可處六萬元以上、二億元以下罰鍰。餐飲從業人員禁止收錢後直接觸碰食物,引起小吃業者一片哀號。一旦違反,最重可處 6 萬元至 2 億元罰鍰,讓不少傳統小吃業者直呼吃不消。

-------------- ↓請繼續閱讀↓--------------

上述政策一發布,馬上遭夜市攤販、地方民代反彈,就馬上退縮,變成無限期輔導。到底這項規定是「過度擾民」,還是「早該如此」?我們來深入拆解這項爭議,帶大家一一分析。

找錢圖一 cecad

(圖源:photoAC)
為什麼這條會引爆?

-------------- ↓請繼續閱讀↓--------------

台灣的許多小吃攤、麵店、早餐店,經常是「一人掌廚、一人結帳」。如果這條規定嚴格執行,等於要:多請一位人手負責收銀、或調整動線與作業流程。對小規模業者來說,不但人力成本增加,更是牽涉到每日營運節奏,許多業者擔心:「手套戴來戴去很麻煩」、「臨時客人找錢,還要先換手?怎麼做生意?」這也成為新聞討論焦點與眾多攤商抱怨的主因。

找錢圖二 b0474

(圖源:pexels)
首先,這個規定不是新誕生的,是原本就在法規裡面的條文,只是這次把文字更明確化,讓大家更看得懂,不用再猜倒底法條什麼意思。
再者衛生安全不是身為一個餐飲業者最應該在意的事情嗎?以筆者從業的經驗來看,很多人根本只是懶或圖方便而已,不同時接觸金錢跟食品本來就應該是常識,而不是等到規定明確後才在怨聲載道。金錢作為接觸面最多的物品之一,可能帶有細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若接觸後再未洗手、未更換手套就調理食物,等於讓消費者「直接吃進手上的細菌」。如果那個老闆摸了錢又摸了要給你的食物,試想是你敢吃嗎?

目前有很多作法,可以避免手同時接觸食品及錢
一.調理與收銀分流:分開兩人或透過不同手套、器具區分,假設手用來找錢,那取食物時就可以透過夾子夾子、漏斗等等或戴手套,鹹酥雞老闆都做得到。
二.配戴一次性手套:收銀後即更換處理食品用手套或乾脆有一個用來找錢的手套。
三.採用無現金支付:如 Line Pay、街口支付等,降低現金流通。真的沒有電子支付也有看到攤販讓民眾自助找錢的方式。
四.設立簡易洗手站:攤位旁加設洗手設施,落實清潔,比如飲料店就是類似的方法,做飲料前一定洗手。
一定有方法可以做到這件事,只是願不願意改掉原本的壞習慣而已。

找錢圖三 28996

(圖源:photoAC)
台灣的小吃、夜市國際知名,但隨著越來越有名,也反應許多小吃店、夜市、市場等等衛生安全不足的問題,只是隨著這個規定,把爭議浮到檯面。與其說是擾民,不如說是補課補得太晚。未來如果能結合政府輔導資源(如補助洗手設施、簡化流程設計指引),或許就能讓這條規定真實落地,而不是現在迫於壓力,改成無限期輔導,這樣台灣的食安永遠都不會進步。

Image

每日提供花蓮最新即時新聞,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另外服務項目有電視牆廣告 網路行銷規畫 工商簡介 動態攝影等歡迎大家前來詢問。
由成真整合有限公司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