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見》第31集播出——金牌視障勇士黃賢文 用生命打出希望的全倒!
花蓮最速報自製網路節目《華山論見》第31集於今(6)日正式播出,本集以「不被視障打敗的世界金牌勇士」為主題,邀請到花蓮縣視覺障礙福利協進會理事長、IBF帕拉保齡球世界錦標賽金牌得主黃賢文擔任專訪來賓,分享他突破限制、活出精彩人生的感人故事。節目由中華易經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逸華擔任主持人。
節目一開始,黃賢文便坦率地談到身為視障者學習保齡球的艱辛歷程,尤其在球道上「看不見」,卻要把球準確投出,這樣的挑戰堪比常人想像的十倍艱難。他感性地表示:「沒有教練一路陪伴與家人支持,我不可能撐得下來。」憑藉堅定的信念與日復一日的練習,他最終在IBF帕拉保齡球世界錦標賽中勇奪金牌,為台灣視障運動界寫下榮耀一頁。
在訪談中,他也分享了花蓮視障運動近年來在全國、甚至國際舞台上的亮眼成績,證明了只要有機會、資源與陪伴,視障者同樣可以發光發熱。
擔任理事長多年,黃賢文提到,目前協進會會員人數約百人,透過舉辦如健走、按摩技能培訓、音樂律動等多元活動,不僅增進會員間情誼,也鼓勵更多視障朋友勇敢走出戶外、擁抱社會。他特別提到:「我最推薦我們辦的趣味運動會,不分程度,人人都能參與,一起流汗、一起笑。」
被問及奪金後的心路歷程,他感慨地說:「人生看不見方向時,不代表不能前進。」他坦承一路走來困難重重,包括日常生活中如交通移動、使用科技設備等,都須付出更多時間適應與練習。但幸好,現今AI輔助科技的進步,如語音辨識導航、讀屏器、智慧眼鏡等,都為視障者帶來極大幫助,也讓他更有信心面對生活挑戰。
節目中他也談到社會對視障者常有的誤解,例如「看不見就什麼都不能做」,或是過度同情、忽略其自主性。他呼籲社會應該給予視障朋友的是尊重與平等,而不是單純的憐憫。他也分享一段特別感動的經驗:「有一次在機場,一位陌生人主動問我是否需要幫忙,並不是強行拉我,而是尊重地問,這種溫柔的關心讓我記到現在。」
最後他也想給大眾一句建議:「看見視障朋友時,不要害怕,不要假裝沒看到,主動問一句『需要幫忙嗎?』,可能就能改變他的一天。」
《華山論見》透過這集節目,不只是呈現黃賢文的個人故事,更讓觀眾看見視障者的無限潛力與生命力量,也傳遞出一個清楚的訊息——「看不見,不代表被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