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邊緣老人的守護者:從「護欄」談花蓮長者的溫暖支撐
今(13)日,花蓮知名網路節目《華山論見》第22集如期播出,本集以「後山邊緣老人的『護欄』」為主題,探討花蓮長者的照顧議題。節目特別邀請花蓮縣老人暨家庭關懷協會(簡稱「老家」)執行長蔡智全及老家日照中心業務負責人余佳臻社工師,分享協會如何成為偏鄉老人生活中的重要支持。節目由中華易經哲學會榮譽理事長張逸華主持,內容溫馨感人,直擊長者關懷工作的核心。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張逸華引言提到,花蓮縣老家自詡為「後山邊緣的護欄」,是偏鄉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蔡智全執行長表示,老家成立的初衷正是為了彌補偏鄉老人在資源與陪伴上的缺失,希望成為他們的情感依靠和生活保障。
花蓮地形南北狹長、偏鄉與部落眾多,長者的照護服務面臨諸多挑戰。余佳臻社工師分享,老家透過多元方式克服地理限制,例如設置據點、派駐專業人員以及協調地方志工網絡,讓服務能夠深入每個需要的角落。她說:「我們希望不讓任何一位長者感到孤單。」
針對失智長者的服務,老家有多項深受好評的活動,像是定期舉辦的「記憶咖啡館」和手作課程,幫助失智症長者重新建立連結與生活意義。蔡智全特別提到,有一次活動中,一位沉默多時的長者竟然在音樂伴奏下唱起歌,讓全場都感動落淚。「這些時刻,提醒我們關懷的價值所在。」
節目中,來賓也分享了農曆年前的關懷計畫,包括年菜送暖活動及年終陪伴走訪。談到經費來源,蔡智全坦言,雖然資金常常吃緊,但感謝社會各界的愛心捐助,讓老家能持續為更多長者提供幫助。
節目最後,主持人呼籲社會大眾關注偏鄉老人議題,以實際行動支持老家等公益團體的努力。張逸華說:「他們的努力就是後山老人的安全感與幸福來源。」
本集節目在溫暖的故事與深刻的分享中圓滿結束,期待老家未來能繼續扮演偏鄉老人的重要「護欄」,守護每一位需要被照顧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