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進口草莓到底是吃美味還是吃農藥

近期草莓的農藥殘留問題又浮上新聞,雖然每年都有,但大家依然愛吃,尤其高檔超市都會推出許多漂亮的進口草莓,而民眾也愛買。說真的,草莓這東西,根本就沒人能拒絕吧?最近幾份官方檢驗報告一出來,可想而知的草莓又是農藥殘留榜上有名,但依然不減銷量,那帶大家看看近期的狀況是如何。
(圖源:photoAC)
食藥署最近公布的抽驗報告(2025年1~2月),其中超過1成農產品不合格,草莓赫然在列,而且還是「進口」的草莓中最多槍。
幾個上榜的例子:
永和比漾的Mia C'bon賣的草莓,驗出不得使用的阿納寧。
微風超市(Breeze Super)賣的草莓,一次驗出4種農藥,像是亞派占、因得克這些「不得檢出」的通通中標。
桃園LOPIA JC PARK的草莓也被驗出亞派占,不合格。
其中Breeze Super(微風超市)的「草莓」供應商千和水果有限公司因一年內有再次違規紀錄,所以加重處罰,是這3家中開罰最重的1件。
為什麼草莓經常被驗出農藥殘留?用藥真的很嚴重嗎?
草莓容易有農藥殘留的原因,主要與其本身脆弱的特性、容易受病蟲害侵襲、以及連續採收的種植方式有關。
一. 脆弱且沒有果皮: 草莓本身是柔嫩且沒有果皮的果實,這使其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農民為了保護草莓,常常需要使用農藥。
二. 易受病蟲害侵襲: 草莓的香甜味道吸引了許多蟲類和鳥類,也使其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威脅,需要使用農藥來防範。
三.連續採收方式: 草莓是連續採收的農作物,也就是說,在採收果實的同時,草莓也在繼續開花和長果,這使得病蟲害更容易在果實和花朵之間傳播,需要使用農藥來控制。
四. 不耐儲放: 草莓不耐儲放,必須在新鮮時採收和食用,因此,農民在採收後,需要盡快將草莓送往市場銷售,這使得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農藥在草莓上完全分解。
另外各國在農藥的使用管理並不一樣,在台灣會超標的草莓,在其他國家可能合格,主要還是考量到當地飲食習慣,各國的管理標準並不一致,但因為我國民眾特別愛吃草莓,而各式各樣的產品都可以看到草莓的身影,想對來說標準略為嚴格也是保障民眾健康的一種方式
(圖源:photoAC)
怎麼選擇草莓呢?
一. 認證標章看清楚
選有標章的草莓,雖然市面上現在比較少,不一定100%完美,但至少經過比較嚴格的把關。另外也不一定要吃這麼多進口草莓,也有許多水果可以選擇,過於追求外觀好看的水果更容易把農藥吃下肚。
二. 清洗不能偷懶
買回家後「先沖再切」,別先把蒂頭切掉再洗,這樣農藥反而會進到果肉裡!用流動水沖一沖+軟毛刷輕刷。
三 選當季本地貨
台灣草莓產季大約在12月~3月,這段時間挑本地草莓,總比買進口的安全些,台灣的草莓用藥狀況已經改善許多,管理上也進步不少,在正確的季節吃當季的水果,比較安全也能支持在地小農。
(圖源: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