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室、走進部落——東華大學族文系期末田野展創意互動 社區熱烈回響

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田野工作」課程,本學期獲東華教學卓越中心IDEAS教學課程計畫補助,攜手平和部落吉阿都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田野調查合作。6月8日,學生們於花蓮縣壽豐鄉平和村活動中心舉辦期末成果展與報告會,透過豐富多元的展示與互動體驗,將一學期的學習成果分享給在地居民,獲得熱烈好評。
IDEAS教學計畫以 Innovation(創新)、Design(設計)、Explore/Experience(探索/體驗)、AI(人工智慧科技)、**Skills(技能)**為核心,鼓勵教師採用創新教學模式。本次田野課程以學生為中心,強調「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融合知識、技能與態度,推動學生在真實社區中學習,強化實踐力與跨領域應用能力。
在期末成果展中,學生們運用 海報、故事地圖 及 各式實體作品 展現調查成果,並安排15分鐘的口頭簡報,吸引社區居民參與。更特別的是,為了讓成果展更加貼近居民生活,學生精心規劃 互動遊戲 與 體驗活動,將學術知識轉化為易於理解、有趣好玩的展區,成功拉近學術與社區的距離,獲得居民高度肯定。
平和村村長張裕勝表示,平和村與東華大學地緣相近,非常歡迎更多學校課程與地方合作,共同促進地方發展。吉阿都蔓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杰與總幹事林嘉倩也熱情鼓勵學生未來持續參與協會推動之文化產業項目,進一步深化學校與社區間的合作關係。
課程授課教師藍姆路卡造表示,學生從課程初期的地方走讀、研究題目發想到實地調查,並在課堂中學習理論與技巧,最後完成成果展,展現出極高的學習動機與積極探索態度。他也特別感謝平和部落居民與協會全力支持,促成這次教學與社區互動的豐碩成果。
此次課程充分展現課堂學習與地方連結的教育價值。透過實踐學習,學生不僅深化對地方文化與社區需求的理解,也促進了居民對學術成果的認同與支持,成功實踐學校與社區 共學共創 的教育願景,為未來更多跨界合作開啟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