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雙腳認識土地!長橋國小走入太魯閣遺址 親子低碳旅遊考古初體驗

在花蓮0403地震重創滿一年,太魯閣峽谷許多景點仍在修復中,山谷間持續傳來工程車的轟鳴聲。為活絡周邊聚落觀光、推廣低碳旅遊理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太管處)於4月1日舉辦「太魯閣山海聚落低碳旅遊企劃」第三場活動,邀請花蓮鳳林鎮長橋國小師生走入崇德部落,展開一場結合考古與文化的探索之旅。
本次活動由「達吉利共享空間」創辦人陳婉馨擔任講師,帶領孩子們從手作體驗開啟認識在地的第一步。他們親手製作餅乾,並運用崇德遺址的紋樣為靈感,巧妙雕刻出具有文化印記的圖案,將這份「可口的歷史」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活動進一步延伸至部落踏查,師生們在陳婉馨的帶領下,用太魯閣族語「Embiyax su hug ?(你好嗎?)」向村內耆老問候,沿著小巷走訪歷史遺跡,並在一片神秘草地中展開「考古尋寶」,尋找散落的爐渣與陶片。孩子們彎著腰、目不轉睛地尋找遺物,當有人喊出「找到了!」時,現場充滿童趣與驚喜。最終,一小盆爐渣與陶片成為他們這趟學習旅程的珍貴收穫。
根據花蓮縣文化局調查,崇德遺址是東部罕見的關鍵性史前文化交會地,其出土文物顯示出十三行文化與靜浦文化的交融。講師也分享,立霧溪過去曾是重要的淘金河流,荷蘭時期便有遠征採金的紀錄,為孩子們勾勒出這片土地的歷史縱深。
活動尾聲,師生們前往太管處遊客中心,參觀「0403變動中的太魯閣—山水相逢」特展,透過影像與講解了解去年地震造成的災情。孩子們親眼見到土石崩落阻斷步道、救難人員艱辛進出的畫面,並認識災後修復不僅關乎工程,更包括與志工合作推動「種子球」計畫,在崩塌地種下原生植物,讓生態慢慢重建。
太管處表示,此次低碳旅遊活動不僅帶領學童深入在地文化,也透過特展啟發對自然災害與生命循環的認識。未來將持續辦理更多結合文化、生態與永續理念的特色旅遊活動,邀請更多親子、學校一同走入太魯閣,用雙腳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