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攜手關注心理健康 教育部與高教團赴日交流收穫豐碩

為推動校園心理健康與特殊教育制度的發展,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委託慈濟大學統籌辦理「心理健康及特殊教育推動交流考察團」,於5月14日至21日前往日本東京進行為期八天的深度參訪交流。此次考察團由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吳林輝與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共同領軍,率領來自全台九所大學共20位學務長與諮商輔導中心主任,一同走訪多所日本知名大學及相關機構,探討學生心理健康、特殊教育及學生事務政策的制度設計與實務運作。
本次行程參訪單位涵蓋日本文部科學省學生支援部門、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筑波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慶應義塾大學、大正大學、日本藥科大學及慈濟東京分會,並與日本學生相談學會及臺灣留日東京同學會進行深入座談,學習與交流內容豐富,成果斐然。
在東京大學的參訪中,考察團深入了解該校完善的學生事務與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東京大學為亞洲首間通過國際心理服務認證(IACS)的大學,設有五大整合部門,並提供日文、英文與中文等多語諮商服務,展現高度國際化與人本關懷的精神。慈濟大學諮商中心主任莫少依表示:「這個整合且多元的協作模式,非常值得我們借鏡。」
東京大學副校長佐藤岩夫教授也對台灣率先立法《學生輔導法》表示高度肯定,並在會議中詳細記錄交流內容,展現對此制度的關注與興趣。劉怡均校長則分享,目前東京大學就讀的台灣學生已超過170人,並感謝學校提供溫暖與包容的學習環境,讓海外學子能安心成長。
同樣受到高度肯定的筑波大學,是日本特殊教育領域的代表性學府,不僅擁有完善的設施以支持特殊學生,也積極培育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並設有附屬特殊教育學校供教學實作。吳林輝司長表示:「筑波大學全方位的支持機制令人敬佩,他們也毫無保留地分享寶貴經驗,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所學府的用心。」
御茶水女子大學、早稻田大學與大正大學也讓團員留下深刻印象。特別是大正大學,以其現代化建築與濃厚人文氛圍吸引目光。圖書館外牆的金屬圓片象徵佛教圓融精神,校內古雅的觀音塔與綿長的麻繩象徵觀音菩薩慈悲撫慰,更為這趟考察增添心靈層面的觸動。大正大學與慈濟淵源深厚,證嚴上人之導師印順法師曾以《中國禪宗史》榮獲該校博士學位,為台灣佛教界留下重要印記。
本次交流期間,日本學生相談學會理事長、東京大學相談支援研究開發中心副中心長高野明教授,特別撥出三天與考察團深度對談,介紹日本學生相談學會的組織架構、運作模式及出版品。雲林科技大學諮商中心主任陳斐娟也分享了台灣諮商學會的發展歷程與特色,促進雙方相互理解。來自金澤大學與金澤工業大學的教授則透過視訊分享能登大地震後學生心理支持經驗,並誠摯感謝台灣在災後的援助。
此次交流考察儘管行程緊湊,卻讓團員帶回滿滿的經驗與啟發。實踐大學學務長張宏生表示,此行不僅拓展對日本高等教育的認識,也啟發他重新思考學務工作的核心價值──「以學生為本,陪伴成長,培育希望。」
在考察的最後一天,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也特別感謝慈大東語系95級校友楊至弘在日本的細心接待,展現慈濟教育的溫暖成果。劉校長表示:「感恩教育部的信任與託付,讓慈濟大學有機會擔任橋梁,推動臺日高教深度交流。這次考察不僅深化對日本心理健康與特殊教育的理解,也為台灣制度優化與未來合作開啟更多可能性。」
慈濟大學亦強調,未來將持續拓展跨部門與跨國合作,攜手打造更完善、更有溫度的校園環境,為提升臺灣高等教育品質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