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族知識論壇圓滿落幕 ! 凝聚族群智慧 共築「全民原教」願景
由國立臺灣大學太魯閣族知識研究中心主辦,聯合花蓮縣政府、秀林鄉公所、萬榮鄉公所、萬榮太魯閣族民族教育小學、國立花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花蓮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等多方協辦之「第一屆太魯閣族知識論壇」,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假花蓮高農盛大舉行。為期兩天的論壇以「Qmpah! supu ta smmalu knkla Truku—跟吧!來一起共作太魯閣族知識」為主題,匯聚族內耆老、學者、部落組織、教育工作者與青年行動者,共同思索太魯閣族知識的承續、創新與實踐之路。

論壇由太魯閣族耆老 Lowsin Lakaw 黃長興進行 Ptgaya smapuh qqsblaiq(祈福儀式)揭開序幕,並由 Hayu Yudaw 哈尤.尤道牧師以 pgagu(獵首笛)吹奏祈福,象徵預祝大會能夠取得dmgiyal(獲得收穫),旗開得勝,滿載而歸!
首日上午以「Ita Truku——承載、立足與前行」為開端,邀請太魯閣族自治體委員會、秀林鄉長及青年創業者分享不同世代如何在生活與行動中實踐 Truku 精神。隨後的「語言」場次聚焦 Kari Truku(太魯閣族語)的復振與發展,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與台灣太魯閣族語發展學會及族語教師共同探討語言作為知識載體的深層意涵。下午議程則以「Tmsamat的知識與素養」、「Tmsamat與當代共管」為主題,邀集狩獵文化研究者、紀錄片導演及太魯閣族狩獵協會、地球公民基金會、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等單位,共同對話當代 Tmsamat(狩獵文化)知識的延續與挑戰。
「文化學習 × 知識傳承」場次由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萬榮太魯閣族民族教育小學及國立花蓮高農教師團隊共同分享,展示各教育階段如何以太魯閣族文化為基底,推動跨學科教學與在地課程發展,體現教育現場的文化回應力。
次日上午論壇以太魯閣族「Psus sapah rudan」家族觀為核心,探討家族史觀與助人工作中的文化倫理與社會關係。從歷史、語言、土地治理、文化教育到社會工作,七場主題全面展現太魯閣族在多元知識體系中的主體位置與當代實踐。下午的「遇見 Bsngan 部落走讀」與「在地食農體驗」活動,更讓與會者親身走入玻士岸、民樂等部落,在耆老與青年導覽下,體驗族群歷史脈絡與生活智慧,感受太魯閣族知識的生命力。
本論壇亦呼應教育部「全民原教」的推動目標,開放教師研習認證及社會工作師繼續教育積分,促進教育與社會服務領域的跨專業對話。太魯閣族知識研究中心計畫主持人 Ciwang Teyra 表示,本次論壇展現知識中心、部落組織、地方行政機關與教育單位的緊密合作,不論在語言復振、文化教材研發或環境共管議題上,皆以「Truku 自己的知識自己說、自己建構」為核心理念,實踐族群知識的主體性與持續性。
國立花蓮高農學務主任蔡金智表示,太魯閣族知識中心以文化核心價值為基礎建構知識體系的理念,與新課綱所強調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整合方向相呼應,花農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不僅透過原住民族議題融入的課程設計,也結合各科專業知識開發課程,如餐飲管理科原住民族風味餐、農產經營科原住民族藥用植物等,更透過原住民族文化科學社團課程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知識與科學概念的對話與應用,近幾年在太魯閣族文化知識相關的研究作品中,屢獲全國高中組首獎的佳績,也期待太魯閣族知識中心能夠持續與本校合作推動原住民族知識的課程與學習活動,讓教育現場成為族群文化活化的場域。
太魯閣族知識論壇的圓滿落幕,不僅標誌著族群知識共構的新起點,更是「全民原教」理念的具體實踐。主辦單位期盼藉由此平台,持續推動族群知識的整理、詮釋與共學,讓太魯閣族的世界觀、價值與智慧成為臺灣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重要養分。
